大市场“路线图”出炉,钢铁流通新格局怎么构建?
4月1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对外发布。对于钢铁行业而言,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利于推动钢铁行业降低流通成本,钢铁企业应抓住机遇,加快推动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促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
核心在于构建现代流通体系
市场的作用在于流通,流通是连接生产、分配与消费的关键环节和重要纽带,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都离不开高效的流通体系。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重点发端于2020年9月9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会议重点研究了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和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了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会议提出,要从加快完善国内统一大市场、构建现代物流网络、培育现代流通企业、完善现代信用体系、发展现代金融等5个方面加快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特别是要加快完善国内统一大市场,以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的良性循环,塑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强化竞争政策,以此成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政策基石。
2021年1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时再次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迫切需要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2022年1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提出要加快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拓展全球流通网络,培育跨国流通企业,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配置能力,有利于更好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经济体引力场作用,聚集全球商品和资源要素,促进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意见》对构建现代流通体系所涉及的“全国统一大市场”进行了全面、精准部署,明确了全面深化流通体系体制机制改革的方向路径,提供了促进现代流通体系发展的新标准、新规则、新范式,目的是全面提高国内市场的流通服务水平,并逐步实现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在国内的高度统一。
有利于降低钢铁行业流通成本
从《意见》内容来看,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指导思想关键有3个“统”字,即统筹发展和安全、法治统领、制度统一;核心行动是以统一制度规则为基础、以高标准基础设施联通为支撑、以统一要素和资源市场为重点、以高水平统一商品和服务市场为目标、以公平统一市场监管为保障;目的是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
从流通视角来看,钢铁行业的流通成本主要包括交易成本、物流成本、财务成本。交易成本涉及区域市场准入度、客户供应商密集度、期货市场活跃度、市场寻源便利度等多种因素。流通市场越流畅、越繁荣,交易成本就越低。物流成本包括从生产至消费之间的物流设施及人力相关成本费用,物流设施的联通、顺畅决定了物流成本的高低。财务成本则涉及市场中的资金成本、信用成本、供应链管理所影响的库存成本等。
交易成本将受益于流通体制机制改革。《意见》将“破除妨碍各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作为进一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的核心目标,出台“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等一系列举措。如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将打破部分市场对区域钢材品牌的保护;维护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全面清理歧视外资企业和外地企业、实行地方保护的各类政策,将有效避免国企与民企钢材产品的政策差异。
物流成本将受益于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按钢产量10亿吨计算,钢铁行业上下游物流运输量约达50亿吨,物流成本约占钢材总成本的15%~30%,降本空间巨大。《意见》将“建设现代流通网络”作为推动物流成本降低的核心举措,从建设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发展多式联运、第三方物流等新型物流业态,加快数字化建设等多个层面,全方位促进全社会物流降本增效。
财务成本将受益于要素与资源市场的统一。要素与资源市场涉及资本、劳动力、土地、数据、产权等多个方面,要素与资源市场能否统一对企业在流通环节的财务成本影响重大。《意见》在加快发展统一的资本市场举措中,提出“发展供应链金融,提供直达各流通环节经营主体的金融产品”,这将有利于降低钢材流通中的财务成本。
加快推进行业流通体系现代化和体制改革
钢铁行业在整体受益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同时,应致力于推进钢铁行业流通体系现代化和体制改革,构筑完善的钢铁原料供应与产品销售流通市场,助推我国钢铁流通市场由大到强。
以五矿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开展的《中央企业大宗商品现代国际流通体系发展模式》课题研究为例,关于钢铁行业推动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该课题研究提出,应通过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基本形成以我为主、安全高效、联动融合、布局合理、技术先进、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高、全球竞争力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新流通发展格局。
一是构建与强大市场规模相匹配的钢铁流通渠道。运用我国超大市场容量、超强制造能力、超宽产业纵深、超多市场主体的规模优势,依托港口混配基地建设、物流园区、运输能力提升、定价平台设计等方式,以顺畅的流通基础设施贯通钢铁产业链、价值链,有效保障资源安全供应与消费。
二是构建与钢铁行业规模支撑作用相匹配的流通组织体系。着力发挥钢铁行业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基础作用,突出钢铁生产与流通企业的龙头作用,以数字化为手段,整合与融合产业链重要环节,构建现代流通体系生态圈,形成钢铁行业在市场流通领域的有效组织覆盖。
三是构建与大宗商品采销相匹配的物流服务体系。钢铁行业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必须拥有相应的物流基础设施支撑体系,特别是原材料进口物流基础设施。钢铁行业应积聚力量,在国内外重要节点城市和区域建设或拥有一批物流仓储中心、贸易园区、进出口加工区等大型流通基础设施,实现“建点、连线、结网”,形成“通道+枢纽(物流园)+网络+平台”的新物流支撑体系。
四是构建与钢铁行业保供稳价相匹配的产供销储体系。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构建渠道体系或价值链合作体系,共建流通、销售体系,以业务理念创新、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延伸服务链条,深度参与全价值链体系建设,实现产供销储一体化。
在钢铁行业推进构建现代流通体系的过程中,更为关键的是要有一批现代流通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积极推动。一是创新引领,加快新一代数字技术在流通产业领域推广应用,加速物流、仓储、混配等物流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二是关键突破,借助产业链协同效应,积极推进构建流通新模式,着力解决市场中的“卡脖子”难题;三是补链强链,助力钢铁行业中小微企业发展,做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四是强化融合,强化钢铁行业与制造业、信息业、流通业融合发展,积极开展大型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信息服务企业、金融企业的“总对总”战略合作,共同推动大市场高质量发展。
- 上一篇:Mysteel宏观周报:央行降准0.25个百分点,上海发布工 2022/4/17
- 下一篇:海关总署:一季度我国进出口增长10.7%,外贸开局平稳 2022/4/13